投金濑有感

楚王听谗诛五卿,招呼二子同就烹。 子胥弯弓见使者,义不戴天非惜生。 操瓢乞食困江表,曷尝一日忘郢城。 溧水之阳遇真识,壶浆箪食欣相迎。 当时追捕尚尔急,杀身灭口意岂轻。 霸吴何止服句践,破楚遂以鞭荆平。 倒行逆施道虽远,复仇摅愤圣所称。 却来访旧欲报德,叹息玉质随流萍。 投金浅濑亦何有,聊以寓意通精诚。 哀穷进食类漂母,解剑挂墓同延陵。 古人已矣不可见,空有史笔垂声名。

译文:

楚王听信了谗言,诛杀了伍家五位卿大夫,还派人去招呼伍子胥和他的兄长伍尚一同赴死。伍尚选择坦然赴难,而伍子胥却拉开弓箭面对使者,他怀着不与仇人共戴天的大义,并非是贪生怕死。 伍子胥手持木瓢,在江东一带四处乞讨,生活困苦不堪,但他哪有一天忘记过楚国的郢城呢?他一心想着为父兄报仇雪恨。 在溧水的北岸,伍子胥遇到了一位真正理解他、赏识他的女子。那女子用竹篮盛着饭,用壶装着水,欣喜地迎接他,给予他食物和温暖。 当时,追捕伍子胥的形势依然十分紧迫,那女子为了不泄露伍子胥的行踪,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可见她的决心有多么坚定。 后来,伍子胥帮助吴国称霸,这可不仅仅是让越王勾践屈服那么简单。他还率领吴军攻破了楚国的都城,甚至用鞭子抽打了楚平王的尸体。 有人说他的行为是“倒行逆施”,但复仇和抒发心中的愤懑是自古以来圣人都认可的事情。虽然这条路漫长又艰难,但伍子胥始终坚持着。 伍子胥后来故地重游,想要报答那位女子的恩德,却只能叹息她的玉质芳魂就像那随波逐流的浮萍一样,早已消逝不见。 他把金子投入那浅浅的水濑中,这又能怎样呢?不过是借此寄托自己的心意,表达自己的一片精诚罢了。 这位女子在伍子胥穷困潦倒时给他食物,和当年救济韩信的漂母很是相似;而伍子胥后来像季札挂剑于徐君之墓一样,以投金的方式来表达对她的感恩。 古代的这些人都已经离我们远去,再也见不到了,只有那史册上的笔墨,还记载着他们的声名,让后人得以知晓他们的故事。
关于作者
宋代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