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歙道中士人献牡丹千叶面有盈尺者为赋此诗

平生爱花被花恼,每见牡丹常绝倒。 自从丧乱减风情,两年不识花枝好。 迩来谪堕烟雨中,行色日与春光浓。 今夕何夕见粲者,颇类寿安千叶红。 岂知黟歙深山里,乃有此花端若此。 不论玉板与鹤鸰,可亚姚黄并魏紫。 嫣然见我如感伤,似诉处此非其乡。 吾衰多病不解饮,对尔叹息空持觞。 人言老境花如梦,献此慇懃情已重。 蜡封瓶贮可多时,惆怅洛阳今不贡。

译文:

我这一生喜爱花朵,却常被这爱花之情所困扰,每次见到牡丹,都会被它的美震撼到。自从遭遇战乱,我的兴致也减少了许多,这两年都没好好欣赏过花枝的美好。 近来我被贬官,生活在这如烟似雨的境地中,每日行程里春光倒是越来越浓郁。今晚不知是什么好日子,竟见到了这般美丽的花儿,它很像寿安的千叶红牡丹。 谁能想到在黟县和歙县的深山里头,竟有如此美妙的牡丹。不管是玉板牡丹还是鹤鸰牡丹,它都能与它们相媲美,就算是和姚黄、魏紫这样的名品相比也不逊色。 它娇美地展现在我面前,好像带着一丝感伤,好似在诉说自己身处这并非适宜的地方。我已衰老,身体又多病,不太能饮酒,只能对着它叹息,空举着酒杯。 人们都说人到老年,看花儿就如同在梦里一样。士人殷勤地献上这牡丹,这份情谊已足够厚重。用蜡封住瓶口,把它好好保存起来,应该能留存不少时日。只是让人惆怅的是,如今洛阳都不再进贡牡丹了。
关于作者
宋代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