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公以圆鉴见寄作诗报之

我观大圆鉴,莹澈靡瑕垢。 清光溢寒蟾,碧井窥古甃。 冰池绝埃尘,玉璧无肉好。 不知何年铸,款识杂篆籕。 冷然照肝胆,况烛须眉秀。 英英张公子,辍赠意独厚。 使我正衣冠,更以别妍陋。 嗟予罹百忧,半世困驰骤。 苍浪齿髪衰,已觉成老丑。 幸兹置寛闲,闭户念往咎。 冠欹与珮落,颠倒散襟袖。 平生遭谤谗,白黑坐分剖。 逝将杜德机,渐可塞智窦。 岂徒齐美恶,端欲一昏昼。 鉴焉何所施,无乃虚授受。 聊持戏凤匣,藏此蟠螭纽。 精光秘不露,犹使魑魅走。 讵逃鹦鹉形,时作蛟龙吼。 君看方寸间,此物谁蔽覆。 灵台湛虚明,广博含宇宙。 纤毫莫凝结,万象悉笼囿。 宁随古今移,不逐面目皱。 人人各具足,一一谢雕镂。 无尘安用拂,表里自通透。 诸佛亦何为,四智此为首。 祖师持出游,法器久已就。 那将清浄眼,更入烦恼蔀。 随缘梦幻中,坐阅蛮触鬭。 本来妙明心,一念证无漏。 持此还寄君,试问承当否。

译文:

我看着这面大圆镜子,它晶莹澄澈没有一点瑕疵污垢。 那清冷的光辉好似寒月般四溢,就像从碧绿的井中窥探古老的井壁。 它如冰池般一尘不染,又如美玉般无暇,没有所谓的边与孔的差别。 不知道这镜子是哪一年铸造的,上面的款识混杂着篆籀之文。 它清冷的光泽能照见人的肝胆,更能清晰地映照出须眉的清秀。 英俊的张公子,慷慨地把它赠送给我,这份情意格外深厚。 它能让我整理好衣冠,还能辨别美丑。 可叹我遭遇诸多忧愁,半辈子都在四处奔波中困苦不堪。 如今头发稀疏牙齿松动,已然觉得自己变得又老又丑。 幸亏现在能处在闲适的环境中,闭门反思过往的过错。 帽子歪斜玉佩掉落,衣襟和袖子也都凌乱不堪。 我这一生遭受诽谤谗言,是非黑白由此被他人任意评判。 我打算收敛自己的心智,逐渐堵塞智慧的孔隙。 不只是要对美丑一视同仁,更想让昏昼没有区别。 这镜子在我这里又有什么用呢,这赠送和接受岂不是白费。 我姑且把它放在饰有戏凤图案的匣子中,珍藏着这有蟠螭纽的镜子。 它的精光隐秘不外露,但仍能让魑魅魍魉逃之夭夭。 它虽然不能改变鹦鹉般的外形,却时常能发出蛟龙般的吼声。 你看人们的内心之中,有什么能遮蔽覆盖它呢? 心灵澄澈空明,广博得能容纳整个宇宙。 不能让纤毫的杂念凝结,要把世间万象都包罗其中。 它不会随着古今的变迁而改变,也不会随着容颜的衰老而变化。 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心灵,无需雕琢就能自然呈现。 没有尘埃又哪里需要拂拭,它表里自然通透。 诸佛又做了什么呢,四智以这内心的明澈为首。 祖师手持它出游,法器早已成就。 哪能让这清净的慧眼,再陷入烦恼的困境。 在随缘的梦幻之中,冷眼旁观那些无谓的争斗。 这本就妙明的本心,只需一念就能证得无漏之境。 我拿着这面镜子再寄还给你,试问你能承担领悟这其中的道理吗?
关于作者
宋代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