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护国寺

海峤黄金刹,安禅不记秋。 来膺臣宰召,归泛越人舟。 达性融三界,随缘极四流。 还持双股锡,拂藓坐岩幽。

译文:

在那海边高耸的山上,有一座闪耀如黄金般的护国寺庙。寺中的僧人在那里安静地修行禅法,时光悠悠,都记不清度过了多少个春秋。 他应朝中大臣宰相的邀请下山而来,如今因缘已了,便搭乘着越地人的船只返回寺庙。 这位僧人悟性通达,将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道理融会贯通,能够顺应世间的机缘,在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这四流之中自在遨游。 回到寺庙后,他手持着双股锡杖,拂去岩石上的青苔,静静地坐在那清幽的山岩之上,继续沉浸于修行之中。
关于作者
宋代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