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勾漏山灵宝观窃睹两朝御书谨成古风

抱疴卧云海,夙夕负深恐。 寛恩听旋归,何啻丘岳重。 问津勾漏山,散策宝圭洞。 群峰罗翠屏,环合无缺空。 游仙契初心,幽赏恊清梦。 却来观宸章,宝气腾䗖𬟽。 真行杂草隶,笔势极翔动。 大小飞白书,飘洒萦舞凤。 恭惟睿智姿,多能本天纵。 妙迹藏名山,俾与万世共。 林峦增炳焕,神物劳护拥。 惜无深岩屋,荫覆示崇奉。 何当鸠良材,为葺倾压栋。 天弧不指狼,中原胡马閧。 九庙未奠居,臣子衘愤痛。 岂知炎荒中,奎画得瞻讽。 至哉慱大言,粟麦因异种。 天常及诸佛,一一资妙供。 窃于翰藻间,窥见神心用。 源流此中来,基本中兴宋。 稽首归琅函,斐然成善颂。

译文:

我带着病体卧居在云海之间,从早到晚都心怀深深的惶恐。皇上施以宽厚的恩典,准许我回归故里,这份恩情比山丘山岳还要沉重。 我寻路来到勾漏山,手持拐杖漫步在宝圭洞。只见群峰罗列,就像翠绿的屏风,环绕聚合,没有一点空缺。我在此游览仙境,契合了我最初的心愿,清幽的赏玩也与我那美好的梦境相协。 之后我来到道观观看两朝皇帝的御笔,那上面的宝气好似虹霓般升腾。有真书、行书、草书、隶书等各种字体,笔势极为灵动飞扬。那大小飞白书,飘逸洒脱,犹如飞舞的凤凰萦绕盘旋。 我恭敬地想着皇帝那聪慧睿智的资质,多才多艺本就是上天的赋予。这些绝妙的字迹藏在名山中,能让它们与千秋万世共存。山林峰峦也因此增添了光彩,连神异之物都辛勤地守护簇拥着。 可惜这里没有幽深的岩屋,来遮蔽覆盖这些御笔以表示崇敬供奉。什么时候能聚集优良的木材,来修葺那倾斜欲压的栋梁呢。 如今天上的天弧星没有指向天狼星,中原大地胡人的战马喧嚣。皇家的宗庙还未安稳,臣子们满怀悲愤痛苦。谁能想到在这偏远的荒蛮之地,我能瞻仰诵读皇帝的御笔。 那御笔中蕴含着极其广博宏大的言辞,就如同粟麦因特殊的品种而有独特之处。其中提及了天理伦常以及诸佛,每一样都能作为精妙的供养。 我从这华丽的文辞翰墨之间,窥见了皇帝的心思与用意。中兴宋朝的源流就从这里而来,这是宋朝中兴的根本所在。 我恭敬地对着装御笔的书匣叩头礼拜,然后文思泉涌地写成了这篇美好的颂文。
关于作者
宋代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