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季及邹德久昆仲游龙潭

避地寓江左,精庐极深幽。 驾言穷胜赏,遂作龙潭游。 暑气歛以退,轻云蔼而浮。 疏林未摇落,山色宜清秋。 萝磴穿窈窕,松风散飕飗。 铁花秀石壁,玉韵锵溪流。 谁将三峡桥,断取来岩陬。 会心得佳趣,浊酒相献酬。 嫩菊青可摘,寒蔬郁堪羞。 乐哉山林间,乃尔远世忧。 岂知江淮𣸣,杀气横戈矛。 幽讨未云已,散策层冈头。 天绅拖修瀑,落此万丈湫。 空蒙杳霭中,时有飞鱼游。 神物不可见,下隐长黄虬。 百谷正焦枯,胡为此淹留。 会乘风雷便,一起泽九州。 我与二三子,于世初无求。 萧然岩壑姿,正可擅一丘。 愿言假吾居,聊作潜珍谋。 玉函畀思邈,贝阙归灵修。 何须挟白羽,共逐青绡牛。

译文:

我为躲避战乱寓居在江东,所住的精舍十分幽深静谧。 大家相约去尽情地游赏美景,于是一同前往龙潭游玩。 夏日的暑气收敛退去,轻柔的云朵弥漫飘浮。 稀疏的树林还未开始落叶,秋天的山色格外宜人。 我们沿着藤萝缠绕的石磴,穿过幽深的小径,松间的风声飒飒作响。 石壁上的苔藓如铁花般秀丽,溪水流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好似玉佩碰撞。 这景象就好像是把庐山三峡桥截取一段搬到了这山角落。 大家心领神会,寻得这美好情趣,举起浊酒互相劝饮。 鲜嫩的菊花青青的可以采摘,寒天里的蔬菜也十分茂盛,可供佐餐。 在这山林间真是快乐啊,能如此远离世间的忧愁。 可哪里知道江淮岸边,正弥漫着战争的杀气,刀戈横陈。 我们的探寻还未结束,拄着拐杖登上了层层山冈。 只见如天空白丝带般的瀑布飞流而下,落入这万丈深潭。 在那迷茫幽深的云雾之中,不时有飞鱼游过。 神奇的事物难以得见,据说潭下隐藏着一条黄色的蛟龙。 此时各地的庄稼正干旱枯萎,它为何还在这里停留。 应当趁着风雷到来的时机,一跃而起去润泽天下。 我和这几位友人,对这世间原本就没有过多的索求。 我们有潇洒自在的山林姿态,正适合独守一方山丘。 希望能借一处居所,姑且在这里韬光养晦。 就像把玉函送给孙思邈,把贝阙归还给神灵。 又何必手持白羽箭,去追逐那青绡牛般的功名呢。
关于作者
宋代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