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二首 其二

垂钩不似迷津客,张网诚非待兔人。 半夜乌鸡何处去,天明吞却玉麒麟。

译文:

这首诗用比较有禅意和隐喻的方式表达,以下是它翻译成较为直白的现代汉语内容: 下鱼钩钓鱼的人,他可不是那些迷失在渡口、只知盲目求渡的人;张开渔网捕鱼的人,也绝不是守株待兔般守着一处、妄图不劳而获的人。 到了半夜时分,那只如同神秘象征的乌鸡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等到天亮的时候,却发现它把那珍贵无比、象征祥瑞的玉麒麟给吞下去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首诗是禅诗,诗中的意象可能有独特的禅理寓意,以上翻译主要是从文字表面含义进行转化,要深入理解还得结合相关禅学文化背景。
关于作者
宋代释明辩

释明辩(一○八五~一一五七),号正堂,俗姓俞,湖州(今属浙江)人。年十九事报本蕴禅师,圆颅受具。后谒径山妙湛慧禅师等名宿,晚依清远。住湖汌道场寺。为南岳下十五世,龙门清远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三。《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六十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