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杨拱辰韵兼简冯可当刘韶美

穷居罕人事,来往断交亲。 粗安鹪鹩居,靡求尺蠖伸。 坐看柴门外,日飞车马尘。 谁能学桔橰,俯仰更随人。 况今世道丧,风俗已浇淳。 为民非野鹿,作吏无古循。 太仓五斗粟,食之愧高旻。 故人善处我,儒官饱常珍。 风月即侪侣,诗书乃比邻。 𬯎然一室中,浩气横八垠。 刘郎晚相遇,放旷如逐臣。 素心日倾倒,吟啸乐天真。 粃糠嵇阮辈,自号葛天民。 马曹似是耳,宁畏官长嗔。 墨池子杨子,风流吾里仁。 偶来官一邦,眉端喜津津。 抵掌论进修,德业须竞辰。 有时相就饮,幕天地为茵。 冯君十年别,龙鹄迹久陈。 邂逅果山底,一见两脚踆。 初来梅蕚吐,欲去柳眉颦。 平生知识多,斯人罕其伦。 我今亦西矣,笻竹访峨岷。 凭谁与之俱,足跣头不巾。 刘郎归既趣,杨子任方新。 从兹遂分手,三秋敌昏晨。 所期各精炼,加飡戒五辛。 他时共相见,两颊桃花春。

译文:

我隐居在这偏僻之地,很少有世俗的事务缠身,与外界的交往也断绝了,亲朋好友都不再往来。 我就像那只求能有个简单栖息之所的鹪鹩,生活能基本安定就好,并不奢求像尺蠖那样伸展自己以谋取高位。 我坐在柴门之外,看着那每日来来往往车马扬起的尘土。 谁又能像那桔槔一样,随着别人的意志俯仰呢?我可做不到。 何况如今世道衰败,淳朴的风俗早已变得浇薄。 老百姓不再像野外的鹿一样自由自在,当官的也没有古代循吏的风范。 我拿着朝廷发放的五斗米俸禄,心中实在有愧于苍天。 幸亏有老友真心对待我,让我做个儒官,能饱食美味。 清风明月就是我的伙伴,诗书典籍便是我的邻居。 我独自一人颓唐地待在这一室之中,浩然正气却能横亘八方。 我与刘郎相识较晚,他为人放浪旷达,就像被贬谪的臣子。 我们每天倾心交谈,吟诗长啸,尽情享受这份天真。 他把嵇康、阮籍之辈都看作是无用的粃糠,还自称为上古时代的葛天氏之民。 他在官署里不拘小节,就像那个“马曹”的典故一样,哪里会害怕官长的嗔怪呢。 杨子就像墨池边的文人,在我们乡里是个风流人物。 他偶然来到这地方做官,眉梢总是带着喜悦。 我们经常击掌而谈学问的进步,认为道德和学业都要争分夺秒去追求。 有时候我们相聚饮酒,把天地当作茵席。 冯君和我分别已有十年,龙鹄山的过往踪迹都已陈旧。 我们在果山脚下偶然相遇,一见面就兴奋得两脚直跳。 他刚来的时候梅花初绽,如今要走了柳树都像是在皱眉不舍。 我这一生结识的人很多,但像他这样的人实在少见。 我如今也要往西去了,拄着笻竹杖去探访峨嵋山和岷山。 能和谁一起同行呢?或许是光着脚、不戴头巾的自由之人吧。 刘郎回去的行程很急切,杨子的仕途才刚刚开始。 从此我们就要分别了,这漫长的秋季就像昏晨交替般难熬。 只期望我们各自都能不断修炼自己,注意饮食,戒掉五辛。 到时候我们再相见,希望大家两颊都像春天的桃花一样红润。
关于作者
宋代郭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