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南酷热

阴阳有定数,天地无全功。 偏雨或偏旸,消息岂难穷。 今夏孟仲雨,季月暑隆隆。 赫曦不停轨,火云日燔空。 晨兴迨晚暮,危坐沸鼎中。 一夕四五起,倦鸟思逃笼。 扇手腕几脱,所招皆温风。 年来复何罪,遭此炉炭烘。 迅雷空殷殷,微雨秪蒙蒙。 燋燃到草木,禾稻忧不丰。 颇闻炎瘴地,威势增祝融。 又闻大热狱,食饮浑洋铜。 法法惟心造,报应万不同。 吾家有云溪,竹间二水通。 入门爽毛骨,清绝广寒宫。 插羽欲飞去,免为旱魃攻。

译文:

世间阴阳的变化有着既定的规律,天地也无法做到万事万物都完美无缺。 有时会出现局部多雨,有时又会局部干旱,这其中的变化规律其实并不难探寻。 今年夏天,农历四、五月雨水不断,到了六月,暑热却变得异常强烈。 那炽热的太阳一刻也不停歇地运转着,如燃烧的云朵一般的热气每天都在炙烤着天空。 从清晨到傍晚,人就像端坐在滚烫的鼎中一样难受。 一晚上要起来四五次,就像那疲倦的鸟儿渴望逃出牢笼。 不停地挥动扇子,手腕都快累断了,可招来的却全是温热的风。 我也不知道这一年自己犯了什么罪过,竟遭受这般如炉炭烘烤般的酷热。 雷声虽然隆隆作响,可落下的却只是蒙蒙细雨。 酷热让草木都快要被烧焦,真让人担忧禾稻的收成不好。 我听说那炎热且多瘴气的地方,炎热的威力更甚于此处。 还听说有那酷热的地狱,里面的人吃喝的都是滚烫的铜汁。 一切事物都是由内心所造,因果报应也各不相同。 我家附近有个云溪,竹林间有两条水流相通。 一走进那里,浑身的毛发都感觉清爽起来,那清凉的感觉简直赛过广寒宫。 我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那里去,免得遭受这旱魃带来的酷热折磨。
关于作者
宋代郭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