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

草堂何处觅,云黯浣花溪。 栋宇已非昨,松竹尚依依。 荒坡卧颓日,寒浪摇清飔。 万象不禁写,吟哦想当时。 我公本天人,造化生肝脾。 道大世不容,远迹西南维。 波涛涌笔端,孤愤寄新诗。 诗中尽经济,秋毫未设施。 后人不知公,但赏琼琚词。 文章一小技,于道信为卑。

译文:

我要到哪里去寻觅那草堂呢?只见浣花溪畔阴云黯淡。 草堂的房屋已经不是往昔的模样了,只有松树和竹子还似有不舍地挺立在那里。 荒芜的山坡上,落日慵懒地斜卧着,寒冷的波浪在清风中轻轻摇晃。 眼前这万千景象都让人忍不住想要描绘下来,我一边吟诵一边遥想当年的情景。 我们所敬慕的这位先生本是天上谪仙人,他的内心仿佛蕴含着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他的道德学问过于高深,世俗难以容纳他,所以他才来到西南边陲隐居。 他的笔下如波涛汹涌,能写出充满孤愤之情的新诗。 他的诗里满是经世济民的谋略,可这些谋略却丝毫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 后世的人不了解先生,只知道欣赏他那如美玉般华丽的词句。 其实文章不过是小技艺,对于真正的大道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啊。
关于作者
宋代郭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