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维摩经

白衣心出家,从古推净名。 无疾现有疾,特地真机生。 佛欲遣人问,指示转分明。 宜是诸大士,辞屈不能行。 文殊末后往,万众心已倾。 箭锋相注处,妙义益峥嵘。 芥子容须弥,毛孔受四溟。 此理自灼然,学者疑且惊。 更谈不二门,法法俱见成。 一默岂无语,其声如震霆。

译文:

有一位身着白衣的居士,内心却早已投身于出家修行的境界,自古以来,大家都推崇这位名为维摩诘的居士。 他明明没有疾病,却故意示现患病之相,特意借此引发深刻的真机妙理。佛祖想要派人去问候他的病情,还特别明确地指示合适的人选。本应该是各位大德菩萨前往,可他们却言辞间显得理屈,不敢前去。 最后文殊菩萨前往探问,众人的心都被深深吸引。当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士相互交锋、机锋相对之时,精妙的义理就像高耸的山峰一样不断涌现。 他们谈及小小的芥子能够容纳巨大的须弥山,小小的毛孔能够承受浩瀚的四海之水。这样的道理本就明白清晰,可求学之人却对此既怀疑又惊叹。 他们还进一步谈论“不二法门”,世间万法其实都是当下圆满具足的。有时候沉默并非真的无话可说,那沉默所蕴含的力量就如同震天的雷霆一般。
关于作者
宋代郭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