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德修挽词

世道交相丧,古风邈悠悠。 真纯化浮伪,士俗日以偷。 公生寂寥后,慨然跋前修。 奥学穷根柢,高文谢雕锼。 壮岁拾科目,回翔四十秋。 孝弟可移官,所至人歌讴。 处巳务恬退,驰骛吾所羞。 临民本慈惠,击搏吾所咻。 俯仰无愧怍,言行何悔尤。 邦符与使节,异乎人之求。 可怜贪残子,快意乏远谋。 报应捷影响,坐致无边愁。 傥如西方说,宁逭铁围囚。 不知公英灵,久矣清都游。

译文:

当今的社会风气里,道义和真情都在相互沦丧,古代淳朴美好的风尚已经变得那么遥远,难以追寻。 真诚纯粹的风气渐渐被浮华虚伪所取代,士人的风气一天比一天轻薄、苟且。 您出生在古风寂寥的时代之后,却慷慨激昂地想要追随前代的贤德之人。 您有高深的学问,能穷究事物的根源和本质;您的文章高雅,不做刻意雕琢、堆砌词藻的事。 壮年的时候您就科举中第,此后为官辗转浮沉了四十个春秋。 您把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品德延伸到为官之上,所到之处,百姓都歌颂您的善政。 您为人处世追求恬淡、退让,对那些追名逐利的行为感到羞耻。 治理百姓,您秉持着仁慈、宽厚的原则,对那些严厉苛刻、打击百姓的做法嗤之以鼻。 您为人俯仰之间,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言语和行为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州郡长官的职位和奉使的符节,这是别人汲汲以求的东西,您却看得很淡。 可惜那些贪婪残暴的人,只图一时的快意,却没有长远的谋划。 报应就像影子跟随形体、回响回应声音一样迅速,他们因此陷入了无尽的忧愁之中。 倘若真如西方佛教所说的那样,他们又怎能逃脱铁围山的囚禁呢? 而我知道,您的英灵,早已在天帝居住的清都畅游了。
关于作者
宋代郭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