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楚为范明伦赋九疑石石吾不及见也读诗可以知其巑岏秀峙之状吾累卞峰石为小寒林兴寄不浅用其韵并及之

峩弁千峰倚天碧,上有修筠材可篴。 月明三弄面巉岩,惊起哀猿啼峭壁。 儿童斵石攅青瑶,寒林萧萧吹堕樵。 坐令结习落幽梦,芒鞋竹杖归路遥。 觉来只影徒相守,哦子清诗笔如口。 眼中何必小玲珑,仿像九疑当户牖。 神丹已失大江漘,谁与安期追后尘。 分天隔日不可到,使我目断苍梧云。

译文:

这首诗题目的大致意思是:何子楚为范明伦写了关于九疑石的诗,我没见过那石头,但读诗能知道它高耸秀丽的样子。我堆叠卞峰石弄成了个小小的寒林景观,兴致和寄托不少,就用他诗的韵脚来写这首诗并且也提到这事。 下面是对诗歌的翻译: 那如高耸帽子般的千座山峰倚天而立,呈现出一片碧绿之色,山峰上有修长的竹子,那竹子的材质可以做成笛子。 明月高悬,在陡峭的山岩前吹奏了三遍笛子曲,惊得哀伤的猿猴在峭壁上啼叫起来。 孩子们砍凿石头,将它们堆积得如青色美玉一般,那片寒林在萧萧风声中仿佛有樵夫掉落的柴草。 这景象让我内心的种种情结都落入了幽梦之中,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回归故乡的路途显得那么遥远。 醒来后只有自己孤单的影子相伴,我吟诵着你清新的诗句,感觉你的笔就像能说会道的嘴巴。 眼中又何必非要那小巧玲珑的景致呢,面前这仿佛九疑山的景象就如在门窗前一般真切。 那神奇的丹药已经在大江岸边失去了踪迹,谁能和安期生那样的仙人去追寻其后尘呢。 那九疑山仿佛被天地分隔,怎么也到不了,这让我望着苍梧山上的云而望眼欲穿。
关于作者
宋代沈与求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