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怜避俗翁,寄傲谢簪绂。 三径竹虽存,苦乏杯中物。 采采黄金英,篱邉空𥩟立。 赖有好事人,陶然得酣适。 吾家颇种秫,压滓夜槽泣。 其如移菊晚,青蘂不堪摘。 念谁分秋香,泛此花瓷白。 高情歘相投,遣送劳一力。 风期宛然同,未易分今昔。 两株千万朵,冷艳光相射。 银盘何烂烂,承露带青碧。 月下更奇绝,碎影寒气逼。 桃红吐鲜妍,醉晕不容拭。 嘉名配黄花,姚魏真匹敌。 开窗对二妙,清意争先入。 却思陪语笑,坐叹溪山隔。 幸有真契存,满目共秋色。
谢王君宝惠菊花
译文:
我常常怜惜那些避世脱俗的老翁,他们不屑于功名利禄,寄情于山水田园,远离官场的束缚。就像陶渊明,他的居所虽然还有那象征归隐的三径和翠竹,但可惜常常缺少美酒相伴。
看着那在篱笆边盛开的金黄菊花,只能独自一人在旁边久久站立,满心遗憾。幸好有你这位热心肠的人,让我能有畅快饮酒、陶然自得的机会。
我家也种了不少高粱用来酿酒,压榨酒渣时那夜槽就像在哭泣一般流出美酒。只可惜我移栽菊花太晚,花骨朵还青涩,根本没法采摘。
我正想着谁能分我一些秋菊的清香,让我能将它泡在洁白的花瓷杯中,好好品味。你的深情厚谊突然就与我相契合,还专门派人辛苦地把菊花给我送来。
咱们的志趣如此相投,仿佛时光都不能将我们分开,无论古今,这份情谊都是一样的。你送来的两株菊花,绽放着千万朵花,那清冷艳丽的色泽相互辉映,光彩夺目。
那花朵犹如银盘一般灿烂,带着清晨的露珠,还泛着青碧的色泽。到了夜晚,月光下的菊花更是奇妙绝伦,细碎的花影散发着逼人的寒气。
它的颜色如同桃花般鲜艳娇美,就像美人醉酒后的红晕,艳丽得让人不忍擦拭。它那美好的名字能与菊花相匹配,就算是与名贵的牡丹“姚黄魏紫”相比,也毫不逊色。
我打开窗户,对着这两株绝妙的菊花,那清幽的意趣争先涌入我的心间。我又想起能与你相伴谈笑的时光,只能坐在这儿叹息溪水和山峦将我们阻隔。
幸好我们之间有着真挚的情谊,即便不能相见,也能一同欣赏这满眼的秋色。
关于作者
宋代 • 刘才邵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檆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事见宋周必大《檆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