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阁为罗长卿题

赣水出而激,交流虎城背。 崎岖三百里,方脱滩石碍。 滔滔遂北之,远与西江会。 扬澜在其北,抝怒两崖隘。 春天云气裂,拍岸山石碎。 老蛟千丈强,擘水见光怪。 水初无定形,因势生万态。 出石未入江,其间幸平快。 公家起高阁,下瞰铺练带。 天光迷上下,山影分向背。 鱼行吹细浪,鹭下点晴黛。 气象日夕佳,无一可拣汰。 独怜风动地,万窍杂号噫。 虽微江涛壮,波山亦高大。 取名遂以此,用意知有在。 西江天设险,雄绝难摹缋。 赖有醉翁词,卓伟盖当代。 神清鸾鹤远,故里江山在。 后来挥翰手,顾岂易追配。 因公索题诗,愧汗若方颒。 盛意难虚辱,轻作恐终悔。 以兹进退间,捉笔久不霉。 牢辞既不获,聊复书梗概。 圣言如大川,到海无邉界。 百家或可观,时雨集沟浍。 其余复细琐,仅若坳浮芥。 学道当何从,于此贵不昧。 如子识鉴高,终不钓滩濑。 定同昌黎公,去饱鲸鱼鲙。

译文:

### 诗歌大意 赣水奔腾而出,水流湍急,在虎城背后交汇。它一路曲折蜿蜒三百里,才摆脱了滩石的阻碍。从此滔滔不绝地向北流去,最终与西江汇合。 在它北面的扬澜,江水愤怒地冲击着狭窄的两岸。春天里,云气仿佛被撕裂,拍打着岸边的山石都被击碎。那千丈多长的老蛟龙,破开水面,泛起奇异的光彩。 水原本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会根据地势变幻出万千姿态。从石滩流出尚未汇入大江的时候,这中间有幸能有一段平静畅快的水流。 你家建起了高高的楼阁,站在上面俯瞰,江水如同铺开的白色丝带。天空的光芒让人分不清上下,山峦的影子也能分辨出正反。鱼儿游动泛起细细的波浪,白鹭落下就像在青黑色的画卷上点了一笔。 这里早晚的景色都十分美好,没有一处不值得欣赏。只是怜惜那狂风动地而起,无数的洞穴发出各种呼啸声。虽然比不上江涛的壮观,但涌起的波浪也像小山一样高大。 这座阁就因此取名,看得出你取名是有深意的。西江是天然的险要之地,它的雄伟壮丽难以用画笔描绘。幸好有醉翁(欧阳修)的词,卓越不凡,称冠当代。 他神思清远如同鸾鹤,故乡的江山依旧还在。后来那些挥笔作诗的人,想来是很难与之相匹配的。 因为你向我索求题诗,我羞愧得汗流浃背,就像刚刚洗了脸一样。你的盛情我难以辜负,可随便写又怕最终会后悔。 因此我在写与不写之间徘徊,握着笔许久都不敢下笔。坚决推辞又得不到允许,只好姑且写下这首诗来大概表达一下。 圣人的言论如同浩荡的大河,流向大海没有边界。诸子百家的学说或许也有可看之处,就像及时雨汇聚在沟渠里。而其余那些琐碎的言论,仅仅如同小水坑里漂浮的草芥。 学习道理应当遵循什么呢?在这里贵在不糊涂。像你见识高明,终究不会在浅滩急流中钓鱼。一定会像昌黎先生(韩愈)一样,去饱尝鲸鱼做的脍。
关于作者
宋代刘才邵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檆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事见宋周必大《檆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