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馆中会饮

世情共惜隔年期,岂堪四野阴云垂。 几处红楼歌吹起,窥簷初讶寒光迟。 那知细雨复侵夜,灯外蟾影还微微。 是时册府陪诸彦,聊复杯酒相追随。 地严更觉秋气净,雨过还有凉风吹。 忘怀自得觞咏趣,真赏不为阴晴移。 月岂无光忌全露,云亦有意藏余辉。 云轻影薄自清绝,不减永夜天河诗。 人言蚌胎因吸月,随月明暗占盈亏。 诏词丁宁斥金翠,岂更漉海求珠玑。 月光不露乃天意,正是君王崇俭时。

译文:

世间的人们都很珍惜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可怎料到四周原野上阴云低垂。 好几处华美的楼阁中传来歌声与乐器声,我最初望着屋檐,惊讶清冷的月光怎么迟迟不来。 哪里知道细雨又在夜里弥漫开来,灯光之外,月亮的影子也只是隐隐约约。 这个时候我在藏书的册府里与各位才俊相聚,姑且互相举杯,一同饮酒。 这里环境清幽,更让人觉得秋气纯净,雨停之后还有凉爽的风吹来。 我们忘却尘世纷扰,尽情享受着饮酒赋诗的乐趣,真正的赏心乐事不会因为天气的阴晴而改变。 月亮并非没有光芒,只是忌讳完全显露出来,云朵似乎也有意隐藏起那剩余的光辉。 云儿轻轻,月影淡薄,却自有一番清绝的韵味,这丝毫不逊色于那描绘永夜天河的诗篇。 人们都说蚌胎是因为吸纳了月光才孕育出珍珠,珍珠会随着月亮的明暗而有盈亏变化。 皇帝的诏书再三告诫人们要摒弃奢华的金翠饰品,又怎么会再让人到海里去捕捞珍珠呢。 月光不显露出来乃是上天的旨意,这正说明君王处在崇尚节俭的时期啊。
关于作者
宋代刘才邵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檆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事见宋周必大《檆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