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永夜成清聚,翠箔护寒风力住。 疏响遥传玉漏声,华灯屡续兰膏炷。 琼枝亭亭浸清泚,浮香漠漠轻来去。 晴虹神彩正超绝,素练肌肤无点污。 体轻难便有行云,光透只应缘饮露。 珠宫宴罢恰归时,瑶台月下相逢处。 斜辉耿耿照冰姿,清影重重杂香雾。 除著参差仙子似,谩矜淡𥩟人间误。 但令绮席借余光,谁管玉颜生暗妬。 竹外斜枝太幽独,溪边寒影饶高趣。 何当尽取贡玉堂,免使空伤碧云暮。
灯下见梅花
译文:
在这深沉漫长的夜晚,静谧的氛围中我与梅花有了一场清雅的相聚。翠绿的帘子阻挡着寒气,外面的风也似乎停住了脚步。
远处传来玉漏那稀疏而有节奏的声响,室内的华丽灯盏里,兰膏不断地被添上,灯火始终明亮。
那亭亭玉立的梅花枝条,好似美玉一般,浸润在清澈的光影里。梅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轻柔地飘散、回旋。
它如同晴天里绚丽的彩虹,神采超凡脱俗;又像洁白的丝绸,肌肤纯净得没有一点瑕疵。
它体态轻盈,仿佛难以留住天上的行云;光泽通透,只应该是因为饮了那清晨的甘露。
它就像是在珠宫参加完宴会刚刚归来,又像是在瑶台的月光下与我相逢。
那斜照的光辉,明亮地映照在它如冰似玉的身姿上,重重叠叠的清影与弥漫的香雾交织在一起。
除了那风姿绰约的仙子能与它相似,那些故作淡雅的人不过是在人间徒留遗憾罢了。
只要能让它在华美的宴席上增添光彩,谁还会在意那些美人因它而生出的暗暗嫉妒呢。
竹林外那斜逸的梅枝显得格外清幽孤独,小溪边它清冷的影子饶有高雅的意趣。
什么时候能把所有的梅花都采来进贡到朝堂之上,免得它在这碧云日暮中独自伤怀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刘才邵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檆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事见宋周必大《檆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