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胜楼运干许永之修

高城倚江凭峻址,层楼却忆高城里。 迢迢飞磴出尘氛,绣栱朱栏照江水。 四面云山千万叠,清原却与黄原接。 碧螺宛转峰最奇,透色连云俱岌嶪。 楼前正对白鹭洲,翠虬夭矫横中流。 回看井邑亦华盛,碧瓦鳞鳞光气浮。 崛起凌空何壮哉,岁久剥蚀霾风埃。 高情一见为叹息,因循恐致奇标摧。 才刃由来有余地,葺旧扶倾真复易。 坐令风月为清新,还使江山增胜气。 公家列屋人如玉,清唱不须吹管逐。 沉沉清夜绣筵开,垂下珠帘隔银烛。 放教帘外水仙听,传作仙家步虚曲。 识高器远追前人,不独文采风流存。 凭栏纵目莫厌数,即去飞腾登要津。 老来自觉诗思悭,况此清绝形容难。 恐公他时怀旧赏,犹堪展作画图看。

译文:

在高耸的城墙紧靠着江水的险要地势上,我不禁回想起高城之中那座层楼。长长的台阶仿佛飞架而出,脱离了尘世的纷扰,精美的斗拱和朱红的栏杆映照在江水中。 四周的云山重重叠叠,清原和黄原相互连接。那碧螺峰曲折蜿蜒,形状最为奇特,山峰穿透云雾,与天空相连,显得十分险峻。 楼前正对着白鹭洲,洲上的树木犹如翠龙般蜿蜒盘踞在江中心。回头望去,城中的房屋也十分繁华,青绿色的瓦片像鱼鳞一样排列着,闪耀着光彩。 这座楼崛起于空中,是多么的壮观啊!可惜岁月久了,它遭受剥蚀,被风尘所掩盖。许运干见到此景,心怀高雅之情而为之叹息,担心这样下去,这楼这独特的标志会毁坏。 许运干向来才华出众,处理事情游刃有余,修葺破旧、扶正倾斜对他来说实在容易。他一番修整后,立刻让这里的清风明月变得清新宜人,也让江山增添了壮丽的气势。 许运干家中姬妾众多,个个美如天仙,她们清婉的歌声都不需要吹奏乐器来伴奏。在那深沉的夜晚,华丽的筵席摆开,垂下珠帘,隔开了明亮的银烛。 就让这歌声传到帘外,让水仙们聆听,说不定会被传作仙家的《步虚曲》呢。 许运干见识高远、器量宏大,能追及前人,不仅仅是文采风流令人称赞。他凭栏远眺,可不要嫌次数多,很快他就要飞黄腾达,登上重要的官位了。 我老了,感觉自己作诗的灵感匮乏,更何况这里的美景如此清绝,实在难以用言语形容。只怕许公日后怀念起这里的美景时,还可以把这一切当作一幅画卷来回忆呢。
关于作者
宋代刘才邵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檆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事见宋周必大《檆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