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安福凤林桥

二年庐陵城,不踏安成野。 但闻古侯封,沃壤富书社。 剸烦或容容,书考乃下下。 韩君令安成,政事饰儒雅。 考实见功多,程劳用力寡。 邑南横长溪,春流夏湍泻。 舆梁久弗支,冬涉犹病骻。 韩君一咄嗟,民力竞输写。 修梁插晴空,野色集平瓦。 问君胡能然,一钱不入把。 因民乃利民,胡往弗宽假。 十年旌旗中,未得洗兵马。 羽书固所先,民簿乃付且。 谁知安成令,从政识用舍。 目前纵奔驰,心事日萧洒。 薛宣好男儿,正可上醇斚。 吾虽不预观,书以告来者。

译文:

我在庐陵城待了两年,都没去过安成的乡野。只听闻那里曾是古代诸侯的封地,土地肥沃,读书之人众多。过去治理这里的官员处理繁杂事务时,或许是敷衍了事,政绩考核的结果是下下等。 韩君到安成任职,处理政事兼具文雅和学识。考察实际情况,他取得的功绩很多,可付出的精力却很少。安成县城南边横着一条长长的溪水,春天水流平缓,夏天则水流湍急。原来的桥早就支撑不住了,到了冬天人们涉水过河,连大腿都会被冻得难受。 韩君一声令下,百姓们都竞相出力。一座新桥直插晴空,桥边的田野景色与平整的屋瓦相互映衬。有人问韩君为何能做到这样,那是因为他清正廉洁,一文钱都不贪占。他顺应百姓的意愿来做对百姓有益的事,无论做什么都对百姓宽容体谅。 十年来,战乱不断,军队还没能得到休养生息。军事文书自然是优先处理的,而百姓的户籍等事务就只能暂且搁置。谁能想到安成的韩县令,从政时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他虽然每天忙碌于公务,但内心却悠然自在。 韩君就像汉代的薛宣那样是个好男儿,真应该好好地敬他一杯美酒。我虽然没能亲眼看到新桥的样子,但写下这首诗,把韩君的事迹告诉后来的人。
关于作者
宋代王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