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自伊山过金城宿觉慧寺赠始宁禅师

家山三百里,处处逐流水。 舟行鉴影中,尘埃不须洗。 人言田间苦,我言田舍好。 浊醪三两杯,沈忧积如扫。 昨与田父言,别白皆有证。 丈夫幸听之,物物保性命。 归来过山僧,僧始见客喜。 试与语囏难,不贪亦不止。 我徐觉言烦,廼静观厥理。 僧言祸与福,皆其自取尔。 吾师有明言,报应有彼是。 所作既不同,所遭亦如此。 君言君自忆,我初不到耳。 及君受报时,何用乏吾事。 去年梁宋灾,载尸满城市。 今年江淮南,囷窌有余米。 善恶无两岐,末流见殊致。 君后起念时,觉此而已矣。 再拜谢髙僧,师言诚有味。 解榻借僧裯,不觉已鼾鼻。 展转未厌眠,鸡鸣唤客起。

译文:

我家距离这里大概三百里路,一路走来,处处都有潺潺流水相伴。我坐着小船在如镜子般清澈的水面上航行,这纯净的环境,仿佛连身上的尘埃都不用特意去清洗,自然就已洁净。 人们都说在田间劳作辛苦,可我却觉得住在田舍之中有别样的美好。闲暇时喝上三两杯浊酒,那些长久以来积压在心头的忧愁烦闷,就像被扫帚扫过一样,全都消散了。 昨天我和田间的老农夫交谈,他说的话条理清晰、很有依据。大丈夫如果有幸听一听他的话,就能明白世间万物都应该保全自己的性命。 我归来途中拜访山寺里的僧人,僧人一开始见到客人到来很是欢喜。我试着和他谈论人生的艰难困境,他说对于世间之事既不能贪婪,也不能一味停止不前。我慢慢地觉得他说得有些繁琐,于是就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其中的道理。 僧人说祸与福其实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我们的师父有明确的教诲,善恶报应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人做的事情不同,他所遭遇的结果也会不一样。你自己说的话你自己回忆着,我一开始就没往心里去。等到你承受报应的时候,跟我可没有什么关系。 去年梁宋地区遭遇灾祸,城市里满是运送尸体的场景。而今年江淮以南的地方,粮仓里都堆满了多余的粮食。善与恶的道理并没有两条不同的路,只是到了最后呈现出的结果却大不相同。你以后再产生念头的时候,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了。 我恭敬地向高僧拜了两拜,感谢他的教诲,觉得师父的话真是意味深长。我铺好床,借了僧人的被子,不知不觉就鼾声大作进入了梦乡。 我翻来覆去还没睡够呢,鸡叫就把我这个客人叫醒了。
关于作者
宋代王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