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颖师

昔有二大士,比迹相差池。 一隐卢老堂,一作贫舍儿。 任缘本无意,音韵偶追随。 髙唱既绝诣,豹隐那得窥。 颖公实静者,妙赏心自知。 以此墨守虑,远继白雪词。 首叙同契语,生死一推移。 末祛唱酬迹,风月非所私。 中间任游戏,不假永篇题。 自此探骨髓,杜兰杂香蘼。 翻思前作者,往往求其皮。 彼非不论量,泛浪忽深思。 但取偶世语,髙调终莫追。 颖公整襟量,峭耸乘嵚危。 冥捜尚论古,快警耳目疑。 不从禅寂䌸,此道信权奇。

译文:

从前有两位大德高僧,他们的行迹有所不同。 一位隐居在卢老堂中,一位扮作贫苦的孩子。 他们随顺因缘本就没有刻意之心,只是偶然在音韵上有所追求。 他们的高妙吟唱达到了极致境界,就像豹子潜藏难以被窥见。 颖公实际上是个心性沉静的人,他对事物的精妙欣赏只有自己心里明白。 凭借这种专注坚守的思考,他远承高雅的《白雪》之词。 文章开头叙述志同道合的话语,将生死看作同一回事而不断流转变化。 结尾摒弃了唱和酬答的俗套,认为清风明月并非个人所私有。 中间任由自己自由发挥,不借助长篇的题目来约束。 从此能够探寻到事物的精髓,就像杜兰草与香蘼芜相互交织。 反过来想想之前写诗的人,往往只是追求表面的东西。 他们并非不会衡量,只是像在波浪中泛游,忽略了深入思考。 只取用迎合世俗的话语,那高雅的格调终究难以追及。 颖公整理好自己的襟怀气量,如陡峭的山峰般挺立在险峻之处。 他深入探寻、崇尚论说古人之事,敏锐的见解能解开人们耳目间的疑惑。 他不被禅定寂静所束缚,这做法确实奇特不凡。
关于作者
宋代王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