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柏

斋前两柏树,其大皆十围。 我初营屋时,正与两柏期。 其一傍北亭,其一近南篱。 相去十步间,当夏无炎曦。 我翁时来游,对此颜貌怡。 群从来其间,或饮或赋诗。 宾客来其间,顾盻屡解颐。 桃李几番春,不逐物态移。 霜雪苦侵刻,曾不颜色衰。 亦知坚贞性,凛凛不可期。 夫何今年秋,予来自京师。 哭亲苫块间,喘息绝自持。 忽见南篱柏,索索但枯枝。 徘徊柏树下,终日怀嗟咨。 家人对我言,柏死已经时。 今年春夏交,老翁初见之。 悲伤复爱惜,不忍加斧斯。 意谓粪壤间,所处非所宜。 材已中栋梁,安得死茅茨。 为此感慨久,子岂尽得知。 我既闻此言,不觉重纷洟。 岂为小圃内,失此岁寒姿。 盖念天与人,响答良不疑。 方夏巨柏死,致秋哲人萎。 岂不明告人,象类来不迟。 所以翁对此,泫然双泪垂。 大厦将营度,固非一木支。 奈何如此材,终死不得施。 芃芃丛生者,朴樕良已卑。 槐老未及仞,露腹忧明离。 东边一畦菊,岂足充朝饥。 树兰徒九畹,不能比芜蘼。 萧萧数竿竹,空腹将何为。 此外杂花木,不复较雄雌。 譬如麟失薮,驽马从竞驰。 鸾凤要髙翔,巢卵何用窥。 于怀久衡虑,追数苦费词。 枯柏复枯柏,汝其亦长思。

译文:

在书房前有两棵柏树,树干粗大,都有十围那么粗。我当初建造房屋的时候,就正好与这两棵柏树相伴。其中一棵靠近北面的亭子,另一棵临近南面的篱笆。它们相距不过十步远,到了夏天,能遮挡炽热的阳光,让这里没有炎热的暑气。 我的父亲时常来这里游玩,面对这两棵柏树,他神情愉悦。朋友们来到这里,有的饮酒作乐,有的吟诗赋词。宾客们来到这里,四处张望,也常常忍不住露出笑容。 时光流转,桃李花开花落经历了好几个春天,这两棵柏树却不随着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改变。霜雪无情地侵蚀它们,可它们的颜色从未衰减。大家也都知道它们有坚贞的品性,那凛然不可侵犯的气质让人敬畏。 可为什么今年秋天,我从京城回来后,在守丧的草席上痛哭,连喘息都难以自持的时候,忽然看到南边篱笆旁的柏树,只剩下索索作响的枯枝。我在柏树下徘徊,一整天都满怀叹息。 家里人对我说,这棵柏树已经死了一段时间了。今年春夏之交的时候,父亲刚发现它枯死。他既悲伤又爱惜,不忍心用斧头砍去它。他认为这棵柏树生长在这粪土之地,所处的环境不合适。它的材质本可以成为栋梁之材,怎么能在这茅屋边死去呢。父亲为此感慨了很久,你哪里能完全知晓这些啊。 我听了这番话,不知不觉又悲从中来,泪水纷落。我并非只是为了小园子里失去了这岁寒之姿而伤心,更是想到天与人之间,相互感应是毋庸置疑的。夏天的时候大柏树枯死,到了秋天,父亲也去世了。这难道不是明白地告诉人们,征兆和结果总是不会来得太迟。所以父亲面对这棵枯柏,泪水双流。 要建造大厦,本来就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起来的。可为什么这样的良材,最终死去也没能发挥作用呢。那些茂盛丛生的杂树,实在是矮小卑陋。槐树还没长到一丈高,就担心阳光的暴晒。东边一畦菊花,哪里能解得了饥饿。种了很多兰花,却比不上芜蘼。那萧萧的几竿竹子,空有肚子又有什么用呢。除此之外的那些杂花树木,就更不值得去比较优劣了。 这就好比麒麟失去了栖息的地方,劣马却在竞相奔跑。鸾凤本要高飞,又何必去窥视鸟巢里的卵呢。我心里长久地思量这些事,追溯起来真是费力费词。枯柏啊枯柏,你也应该好好地思考一番啊。
关于作者
宋代王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