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三月望日出游

无马假犊车,岂必朱丹毂。 驾言暂出游,写忧慰穷独。 寻芳不见花,宿莽埋槲樕。 区区十里间,良友始追逐。 晤语得正人,颇欣富方谷。 书斋大萧条,四面少林麓。 欲作纳凉亭,因兹出求木。 履桥虽云安,欹柱恐颠覆。 临深念垂堂,徒行漫扪腹。 道险能摧轮,畏闻声辘辘。 形骸久衰惫,摇几屡颦蹙。 五方民杂居,濒泽非广谷。 鸡犬或相闻,要知是荒服。 跋涉频问津,引领主人屋。 老稚俱迎门,击鲜馈豚肉。 日暮途修阻,还辕不辞速。 吻燥藉醇醪,糊口资𫗴粥。 翌日覩新诗,珠玑圆且熟。 可追宝剑篇,髙诵素灵哭。

译文:

没有马,就借一辆牛车出行,哪里非要那朱红色的华丽车驾呢。 我随口说了句暂且出去游玩,其实是想排解忧愁,安慰这孤独穷困的自己。 去寻觅芬芳的花朵,却一朵也没见到,去年的草莽掩埋了小树木。 就在这短短十里的路程中,好友才开始赶来追随我。 和正直的人交谈,我颇为欣喜能获得许多有益的教诲。 我的书斋十分萧条,四周很少有山林环绕。 我想建造一座纳凉亭,因此出来寻找木材。 走过桥虽说感觉还安稳,但那倾斜的桥柱让人担心会倒塌。 站在高处就想起不要靠近屋檐下以防危险,只能徒步行走,还不时抚摸着肚子。 道路艰险会折断车轮,听到车轮辘辘作响就心生畏惧。 我的身体早已衰弱疲惫,摇晃着几乎屡次皱起眉头。 这里五方的百姓杂居在一起,靠近水泽却不是宽广的山谷。 鸡犬之声或许还能相互听见,但要知道这里已是荒远之地。 一路上不断跋涉,还多次询问渡口方向,伸长脖子盼望着能到主人家。 老老少少都到门口迎接我,还杀了新鲜的牲畜,送来了猪肉。 天色已晚,路途又漫长难行,我赶忙掉转车头往回赶。 嘴唇干燥,就靠美酒滋润,要填饱肚子就依靠稀粥。 第二天看到好友写的新诗,那诗句如珍珠般圆润、熟美。 这诗可以和《宝剑篇》相媲美,高声诵读能让人仿佛听到素灵的哭泣。
关于作者
宋代洪皓

洪皓(1088~1155),字光弼,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宋代词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