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学士兄发毘陵之作

频年走离乱,忙苦落落景。 浮家去复还,生理纷不整。 有身著无处,遇事到辄屏。 冥然如醉心,阅岁良未醒。 披衣坐愁夜,月露共清永。 缅怀颜段流,抱义心炯炯。 临危快先登,疾甚涉夷境。 全生岂不乐,王事有纲领。 嗟今肉食谋,捕贼如捕影。 王师苦摧伤,敌骑困驰骋。 朝廷信多贤,一死谁敢请。 不知覆辙改,安敢倾夏拯。 归休及秋风,墓槚痛瞻省。 念兹家国遥,有泪涨清颍。 黄巾蔽行路,关户昼犹警。 何当收戈鋋,禁暴但制梃。 林泉倘可卜,名字忌丹柄。

译文:

多年来我在离乱中奔走,生活忙碌又凄苦,时光就那样寂寥地流逝着。我带着全家四处漂泊,去了又回,生计杂乱无章,根本无法整理好。 我这身躯竟没有个安稳的去处,遇到事情往往只能选择回避。我昏昏沉沉的,就像喝醉了酒一样,这么多年都还没清醒过来。 披上衣服在这满是哀愁的夜里独坐,月光和露水一同营造出清幽而漫长的氛围。我深深怀念着像颜真卿、段秀实那样的人,他们坚守正义,内心光明磊落。 他们面对危险时,毅然奋勇争先,就像去征服艰难险阻如同在平坦的境地中行走一样。保全自己的生命难道不快乐吗?只是国家大事有它的准则和使命。 可叹如今那些身居高位、享受厚禄的人谋划事情,抓捕贼人就像捕捉影子一样,毫无成效。朝廷的军队苦苦征战,遭受了惨重的创伤,而敌人的骑兵却肆意驰骋,毫无顾忌。 朝廷诚然有很多贤才,可在这危急时刻,又有谁敢挺身而出,以死报国呢?不知道改变过去失败的策略,又怎么能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呢? 我盼望着能趁着秋风时节回家乡,去墓园里痛心地瞻仰祖先的墓地。想到国家和家乡如此遥远,我的泪水多得似乎要让颍水涨起来了。 黄巾军阻断了道路,即使在白天,我关紧家门也还是会提高警惕。什么时候才能收起武器,用简单的棍棒就能制止暴行,让社会安定下来呢? 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在山林泉石间选择一处居所隐居,我一定会忌讳自己的名字被记载在功劳簿上。
关于作者
宋代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