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叶观文再赋游灵源桃花二洞之作 其二

山行有底急,路转乃尔长。 舆肩憇清荫,屐齿寻幽芳。 突兀见古殿,委蛇度飞梁。 余红点涧色,新丝浮岩光。 人径出鸟道,僧居俨蜂房。 前山去未了,后骑低可望。 逢人贵同气,偶地忘殊方。 径催文字饮,稍近花草香。 语味写素隐,诗工发深藏。 湛辈欣有得,折杨愧成章。

译文:

在山间行走为何如此匆忙急切呢,道路拐来拐去竟是这般漫长。 坐在轿子上,趁着轿夫肩头停歇时,在清凉的树荫下稍作休憩,然后穿着木屐去寻觅那清幽的花香。 突然之间,一座古老的殿宇出现在眼前,沿着曲折的道路走过如飞虹般的桥梁。 残留的点点桃花,为山涧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泽,新生的柳丝在岩石的光影中轻盈浮动。 人行的小径仿佛是鸟儿飞过的小道般狭窄崎岖,僧人的居所整齐得就像蜂房一样。 前面的山峦连绵不绝,走也走不完,后面骑马的人低着头,还能隐隐约约望见。 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是非常可贵的,偶然来到这地方,竟让人忘却了自己身处异乡。 大家赶紧催促着开始以文会友、饮酒赋诗,渐渐靠近那弥漫着的花草香气。 交谈的趣味仿佛能写出内心深处的归隐之意,精妙的诗句如同挖掘出深藏的宝藏。 像谢安那些人一样,大家欣然有所收获,而我这像《折杨》那样浅俗的诗文实在惭愧能成章啊。
关于作者
宋代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