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张公筑室湘江之上若欲远人间事尽心于山水之乐以奉寿母而末章以忠孝诏诸来者寓意深矣索诗寄之 其二

庭前兰玉走斑衣,堂上埙箎乐寿巵。 永昼牙籖纷简帙,深庭豹尾卧旌旗。 笑谈自有江山助,勋业从来草木知。 许国尚余忠鲠在,此心还与岁寒期。

译文:

### 逐句翻译 1. **“庭前兰玉走斑衣,堂上埙箎乐寿巵”** - 庭院前,优秀的子弟们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欢快地走动着。堂屋之中,兄弟们和谐融洽,就像埙和箎相互应和那样,一同举杯为老母亲的长寿而欢乐庆祝。这里“兰玉”常用来比喻优秀的子弟,“斑衣”是指彩衣,相传老莱子穿彩衣以娱亲;“埙箎”是两种乐器,常用来比喻兄弟和睦,“寿巵”就是祝寿的酒杯。 2. **“永昼牙籖纷简帙,深庭豹尾卧旌旗”** - 漫长的白昼里,插着象牙书签的书籍杂乱地摆放着,显示出主人对读书的喜爱和书卷气。深深的庭院中,绘有豹尾图案的旌旗静静地躺在那里,营造出一种静谧又带有威严的氛围。“牙籖”就是象牙做的书签,“简帙”指书籍,“豹尾”是旌旗上的装饰。 3. **“笑谈自有江山助,勋业从来草木知”** - 丞相与人谈笑风生,那潇洒的姿态仿佛有江山的灵秀之气在相助。他所建立的功勋和业绩,就连草木都知晓,强调了丞相的功绩广为人知。 4. **“许国尚余忠鲠在,此心还与岁寒期”** - 丞相以身许国,至今仍保有忠诚正直的品格。他的这颗忠心就如同岁寒时节依然坚韧的松柏一样,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不会因为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 整体理解 这首诗描绘了丞相张公在湘江之畔的生活场景,既有家庭的温馨和睦,又有书卷气息和宁静威严。同时高度赞扬了丞相的功绩和他忠诚正直、坚守初心的高尚品格。
关于作者
宋代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