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郡郑公挽诗

拾芥声名早岁驰,白头有蕴未全施。 向来茂草无留讼,是处甘棠有去思。 才术旧闻优少赣,交游賸欲赖当时。 谁知沱水歌来暮,翻作西城薤露诗。

译文:

这首诗并非古诗词,而是一首挽诗,挽诗是哀悼死者的诗歌。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您早年就声名远扬,获取声名就如同拾取地上的草芥一样容易。可惜到了白发苍苍之时,您所蕴藏的才华和抱负还没有完全施展出来。 过去您在任职之处,案头没有积压的诉讼案件,处理事务高效公正。您所到之地,百姓都对您满怀爱戴与思念,就像人们对种有甘棠树的召公那样敬重。 我早就听闻您的才能和谋略远超一般人,您在交往中广结善缘,那时的我们都十分依赖您。 谁能想到,原本百姓还在欢唱着您前来任职的颂歌,期盼您能长久造福一方,可如今却只能为您唱起那悲伤的《薤露》挽歌,您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关于作者
宋代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