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 王昭君

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 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 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 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

译文:

玉门关外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那通往塞外的金河之路啊,足有几千里之遥。 她在桂树枝上抚琴,琴音里满是悲戚;在柳花前吹笛,笛声中尽是哀怨。 雾气朦胧,遮住了那本可映照她梳妆的明月;微风轻拂,惊扰了她鬓边如蝉翼般的发饰。 她写好了书信,满心期待地等着返回汉朝的使者,可盼到最后,泪水流干,只能望着那悠悠白云、茫茫苍天。
关于作者
唐代上官仪

上官仪(约608~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生于江都。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唐高宗时供职门下省,颇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赏识。龙朔二年(662年),成为宰相。后来高宗不满武后跋扈,上官仪向高宗建议废后,高宗亦以为然,由上官仪草诏。武后涕泣陈请,事遂中缀,自此武后深恶上官仪。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被诛,家产和人口被抄没,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时被诛杀。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儿为昭容,对上官仪父子有所追赠,绣像凌烟阁,追封为楚国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