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 出门行

兄弟同出门,同行不同志。 凄凄分岐路,各各营所为。 兄上荆山巅,翻石辨虹气。 弟沈沧海底,偷珠待龙睡。 出门不数年,同归亦同遂。 俱用私所珍,升沈自兹异。 献珠龙王宫,值龙觅珠次。 但喜复得珠,不求珠所自。 酬客双龙女,授客六龙辔。 遣充行雨神,雨泽随客意。 雩夏钟鼓繁,禜秋玉帛积。 彩色画廊庙,奴僮被珠翠。 骥𫘧千万双,鸳鸯七十二。 言者禾稼枯,无人敢轻议。 其兄因献璞,再刖不履地。 门户亲戚疎,匡床妻妾弃。 铭心有所待,视足无所愧。 持璞自枕头,泪痕双血渍。 一朝龙醒寤,本问偷珠事。 因知行雨偏,妻子五刑备。 仁兄捧尸哭,势友掉头讳。 丧车黔首葬,吊客青蝇至。 楚有望气人,王前忽长跪。 贺王得贵宝,不远王所莅。 求之果如言,剖则浮云腻。 白珩无颜色,垂棘有瑕累。 在楚列地封,入赵连城贵。 秦遣李斯书,书为传国瑞。 秦亡汉魏传,传者得神器。 卞和名永永,与宝不相坠。 劝尔出门行,行难莫行易。 易得还易失,难同亦难离。 善贾识贪廉,良田无稙穉。 磨劒莫磨锥,磨锥成小利。

译文:

兄弟俩一同出门闯荡,虽然同行却有着不同的志向。在那凄凉的岔路口分别,各自去经营自己的事业。 哥哥登上荆山的山巅,翻找石头辨别其中是否有虹霓般的宝气。弟弟潜入深深的海底,趁着蛟龙熟睡去偷取宝珠。 出门没过几年,两人又一同归来,而且都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他们都凭借自己所珍视的东西,从此人生的境遇有了巨大的差异。 弟弟把偷来的宝珠献给龙宫,正赶上龙王在寻觅这颗宝珠。龙王只高兴又找回了宝珠,并不追究宝珠是从哪里来的。为了酬谢弟弟,龙王派出两位龙女,并授予他六龙拉的车驾的缰绳。还让他担任行雨神,降雨的多少都随他的心意。 夏天求雨时钟鼓声响成一片,秋天祭祀时玉石丝绸堆积如山。供奉他的庙宇色彩绚丽,奴仆僮仆都披金戴银。他拥有千万匹骏马,还有七十二对鸳鸯。虽然有人说庄稼因为他降雨不均而干枯,但却没人敢轻易议论。 他的哥哥因为献上璞玉,两次被砍去双脚,无法正常行走。亲戚们都和他疏远了,妻子也离开了他的睡榻。但他内心坚定有所期待,看着自己残缺的双脚也不觉得惭愧。他抱着璞玉当作枕头,泪水和着鲜血把脸都浸湿了。 有一天龙王睡醒了,想起要追查偷珠的事情。因为发现降雨不均,弟弟和他的妻子儿女都受到了五刑的惩罚。仁厚的哥哥捧着弟弟的尸体痛哭,那些趋炎附势的朋友却都扭头回避。弟弟只能像普通百姓一样用丧车埋葬,前来吊唁的只有像青蝇一样的人。 楚国来了个会望气的人,在楚王面前突然长跪不起。他祝贺楚王即将得到珍贵的宝物,而且这宝物离楚王并不远。楚王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找到了那块璞玉,剖开后里面的玉如浮云般细腻。相比之下,白珩都失去了光彩,垂棘之璧也显得有瑕疵。 在楚国,献玉者得到了封地的赏赐,到了赵国,这块玉更是价值连城。秦国派李斯来求取这块玉,它成了传国的祥瑞之物。秦朝灭亡后,它在汉魏等朝代流传,拥有它的人就得到了象征皇权的神器。卞和的名字永远流传,和宝玉一样不朽。 我劝你出门闯荡,要选择艰难的路而不要走容易的路。容易得到的东西也容易失去,艰难获得的东西既难拥有也难失去。善于经商的人能分辨贪婪和廉洁,肥沃的田地不会同时种上早稻和晚稻。要磨砺宝剑而不要去磨锥子,磨锥子只能获得微小的利益。
关于作者
唐代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