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寺泉眼

招提凭高冈,疎散连草莽。 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 石间见海眼,天畔萦水府。 广深丈尺间,宴息敢轻侮。 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时覩。 如丝气或上,烂熳为云雨。 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 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 北风起寒文,弱藻舒翠缕。 明涵客衣净,细荡林影趣。 何当宅下流,余润通药圃。 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

译文:

太平寺建立在高高的山冈之上,寺周围的景象显得疏落零散,与那广袤的草莽相连。 泉水从枯萎的柳树根下汩汩涌出,这被人们汲引使用的泉水,有着极为古老的历史。 在石头的缝隙间能看到那好似通向大海的泉眼,仿佛在天边与水府相互萦绕连接。这泉水形成的水潭,长宽不过丈尺大小,但我们休憩时可不敢对它有丝毫的轻慢。 时常可以看到两条青白色的小蛇,它们那清幽的姿态十分惹人注目。有时泉水会升起如丝般的水汽,这些水汽弥漫开来,幻化成烂漫的云雨。 从山头到山下,人们不断地凿井,却始终不见干土,因为到处都有水源。这里的泉水供寺里众多的僧人使用,它的味道香醇甜美,甚至超过了牛乳。 北风刮起,水面泛起寒冷的波纹,柔弱的水藻舒展开翠绿的丝缕。泉水清澈明亮,把客人们的衣衫映照得格外洁净,它细细地荡漾着,让树林的倒影也充满了意趣。 我何时能在这泉水的下游居住呢,让那多余的泉水滋润我的药圃。到了春天,药圃里的黄精被泉水浸湿,吃了这样的黄精,说不定能让人羽化成仙呢。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