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潭

青溪合冥莫,神物有显晦。 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 跼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霭。 前临洪涛宽,却立苍石大。 山色一径尽,崖绝两壁对。 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瀩。 黑如湾澴底,清见光炯碎。 孤云倒来深,飞鸟不在外。 高萝成帷幄,寒木累旌旆。 远川曲通流,嵌窦潜泄濑。 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 告归遗恨多,将老斯游最。 闭藏修鳞蛰,出入巨石碍。 何事暑天过,快意风雨㑹。

译文:

青溪在昏暗幽深中汇聚流淌,神秘的神灵之物时隐时现。 传说那神龙盘伏在深深的积水之中,它的洞穴深陷在万丈潭底。 我小心翼翼地迈着小步,登上潭边的崖岸,侧着身子走下弥漫的烟雾。 眼前是宽阔汹涌的洪涛,回头是巨大的苍石矗立。 沿着山路前行,山色在小径的尽头消失,陡峭的悬崖两边对峙而立。 那悬崖像是被鬼斧神工削成,仿佛扎根于虚无缥缈之处,它的倒影在潭水中摇曳荡漾。 潭水深处黑得如同弯弯的漩涡底部,清澈时又能看见光影闪烁破碎。 孤云倒映在潭水深处,飞鸟的身影也仿佛被这深潭所吸引,没有飞在潭外。 高处的藤萝交织,如同帷帐一般;寒峭的树木层层叠叠,好似飘扬的旌旗。 远处的河流曲折相通,山间的洞穴里暗暗流淌着湍急的溪水。 我来到这幽静人迹罕至的地方,兴致由此而生。 现在要告别这地方,心中满是遗憾,在我渐入老年之时,这次游览最为难忘。 神龙闭藏在潭中,它的鳞片蛰伏着,进出时还会受到巨石的阻碍。 为什么要在暑天来此呢?大概是为了在这快意的风雨交汇之时感受这份奇妙吧。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