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堂峡

山风吹游子,缥缈乘险绝。 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 径摩穹苍蟠,石与厚地裂。 修纤无垠竹,嵌空太始雪。 威迟哀壑底,徒旅惨不悦。 水寒长冰横,我马骨正折。 生涯抵弧矢,盗贼殊未灭。 飘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热。

译文:

山风呼啸着吹拂着我这个漂泊的游子,我仿佛轻飘飘地置身于这险峻至极的地方。 铁堂峡的地形犹如深藏着殿堂般深邃,那陡峭的石壁颜色暗沉,好似堆积着一层又一层的生铁。 狭窄的小径沿着苍穹般的悬崖蜿蜒盘绕,巨大的石头仿佛是从大地深处裂开崩出的。 峡中修长纤细的竹子连绵不绝,看不到尽头;那高崖上凹陷处留存着自开天辟地以来就有的积雪。 我们沿着曲折的山路艰难地走到沟壑底部,同行的旅伴们个个神色凄惨,满心不悦。 河水寒冷,长长的冰块横在河中,我的马仿佛都要被冻得骨头折断。 我的人生就像射出的箭一样漂泊不定,可如今盗贼还没有被消灭干净。 我像蓬草一样四处漂泊已经超过三年了,回首往事,心中一阵燥热,满是痛苦与哀愁。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