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因论壮年乐事戏呈元二十一曹长

今兹商用事,余热亦已末。 衰年旅炎方,生意从此活。 亭午减汗流,北邻耐人聒。 晚风爽乌匼,筋力苏摧折。 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 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 园蔬抱金玉,无以供采掇。 密云虽聚散,徂暑终衰歇。 前圣眘焚巫,武王亲救暍。 阴阳相主客,时序递回斡。 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 萧萧紫塞雁,南向欲行列。 歘思红颜日,霜露冻阶闼。 胡马挟雕弓,鸣弦不虚发。 长鈚逐狡兔,突羽当满月。 惆怅白头吟,萧条游侠窟。 临轩望山阁,缥缈安可越。 高人炼丹砂,未念将朽骨。 少壮迹颇疎,欢乐曾倏忽。 杖藜风尘际,老丑难翦拂。 吾子得神仙,本是池中物。 贱夫美一睡,烦促婴词笔。

译文:

如今已经到了秋季当令之时,夏季的余热也快结束了。我这年老之人旅居在炎热的南方,生活的生机也由此渐渐恢复。 中午时分,身上的汗流减少了,北边邻居那吵闹的声音也还能忍受。傍晚的凉风让我头上的乌匼帽都感觉清爽,疲惫的身体也因这凉风而恢复了一些力气。 我已经昏沉地闭目休息了好几个月,即便面对滔滔大江也难以消解心中的干渴。我埋怨雨师躲藏起来不下雨,却听闻旱魃四处肆虐。园子里的蔬菜长得像金玉一般珍贵,却没办法去采摘来吃。 天上的密云虽然聚了又散,但暑热终究是渐渐消退了。古代的圣人谨慎对待焚烧女巫求雨的事,周武王还亲自救助中暑的人。阴阳之气相互交替为主客,四季的时序也不断地循环往复。 只有清爽的清秋时节让人感觉洒脱畅快,那昏暗阴霾的暑气终将消散得无影无踪。那北方边塞的大雁发出萧萧的叫声,正排成行往南方飞去。 我忽然想起年轻时的日子,那时霜露冻结了台阶。胡人骑着马带着雕弓,拉响弓弦就能百发百中。我们手持长箭追逐狡兔,射出的箭如同满月一般有力。 可如今我只能惆怅地吟诵着白头的诗篇,当年热闹的游侠之地也变得萧条冷落。我靠着栏杆望向远处的山阁,那缥缈的景象仿佛难以跨越。 那些高人忙着炼制丹药,根本不会顾念我这即将朽坏的身躯。我年轻时的行迹已经很遥远模糊,曾经的欢乐也如白驹过隙般短暂。 我拄着藜杖在风尘中奔波,年老又丑陋,难以再有所作为。您有神仙般的气质,本就不是平凡之人。而我只觉得美美的睡上一觉就很满足,这烦闷局促的心情只能诉诸笔墨。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