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不作埿,江云薄为雾。 晴飞半岭鹤,风乱平沙树。 明灭洲景微,隐见岩姿露。 拘闷出门游,旷绝经目趣。 消中日伏枕,卧久尘及屦。 岂无平肩舆,莫辨望乡路。 兵戈浩未息,蛇虺反相顾。 悠悠边月破,郁郁流年度。 针灸阻朋曹,糠籺对童孺。 一命须屈色,新知渐成故。 穷荒益自卑,飘泊欲谁诉。 虺羸愁应接,俄顷恐违迕。 浮俗何万端,幽人有独步。 庞公竟独往,尚子终罕遇。 宿留洞庭秋,天寒潇湘素。 杖策可入舟,送此齿发暮。

译文:

山间的雨落下却没有形成泥泞,江上的云淡薄得化作了雾气。 晴朗的天空中,有仙鹤在半岭间飞翔,风儿吹过,平沙上的树木被吹得凌乱不堪。 洲渚上的景色时明时暗,隐隐约约,岩崖的姿态时隐时现。 我心中烦闷,便出门去游玩,这辽阔的景色让我眼前一亮,感到十分有趣。 大白天我都伏在枕头上,卧床的时间太久,连鞋子上都落满了灰尘。 难道我没有可供乘坐的轿子吗?只是我已经辨认不清那望乡的道路。 战争的硝烟依旧弥漫,没有止息的迹象,连毒蛇都在互相打量。 边关的月亮残缺不全,时光就这么忧郁地流逝着。 因为战乱,朋友们无法相聚,我只能和孩子们一起吃着粗糙的食物。 为了生存,我不得不委屈自己,新结识的朋友也渐渐成了旧相识。 在这荒远的地方,我越发觉得自己卑微,四处漂泊的痛苦又能向谁倾诉呢? 我身体衰弱,害怕与人应酬,稍不留意就担心会与人发生违逆。 这浮世的事情千头万绪,唯有隐居的人能独自从容前行。 就像庞公最终独自归隐,尚子这样的人也很难遇到。 我在洞庭湖畔停留,度过了秋天,天气寒冷,潇湘两岸一片素白。 我拄着拐杖就可以登上小船,就这样送走我这暮年时光。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