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马使二角鹰

悲台萧飒石巃嵸,哀壑杈枒浩呼汹。 中有万里之长江,回风滔日孤光动。 角鹰飜倒壮士臂,将军玉帐轩翠气。 二鹰猛脑徐侯穟,目如愁胡视天地。 杉鸡竹兔不自惜,溪虎野羊俱辟易。 鞲上锋棱十二翮,将军勇锐与之敌。 将军树勋起安西,昆仑虞泉入马蹄。 白羽曾肉三狻猊,敢决岂不与之齐。 荆南芮公得将军,亦如角鹰下翔云。 恶鸟飞飞啄金屋,安得尔辈开其群,驱出六合枭鸾分。

译文:

悲凉的高台萧瑟凄凉,台上的石头突兀险峻;哀伤的沟壑枝杈纵横,风声如汹涌的呼喊。 这其中有奔腾万里的长江,回旋的风翻卷着江水,阳光洒在水面,孤光闪烁不定。 角鹰在壮士的手臂上奋力翻腾,将军的营帐里透着翠玉般的英气。 这两只角鹰脑袋雄健,如同徐侯的佳种,眼睛像发愁的胡人一样,冷峻地凝视着天地。 杉林中的鸡、竹林里的兔,在它们眼中根本不值得怜惜;溪边的老虎、野外的山羊,见了它们都纷纷退避。 它们站在臂套上,羽翼的锋棱尽显,十二根主羽刚劲有力,将军的英勇和锐利能与它们匹敌。 将军在安西立下赫赫战功,昆仑和日落的虞泉都印下了他马蹄的痕迹。 他曾用白羽箭射杀三只凶猛的狻猊,他果敢的决心难道不比角鹰差吗? 荆南的芮公得到了这位将军,就好像角鹰从云端飞下。 如今恶鸟在天空乱飞,甚至敢去啄那金屋,怎么能得到你们这样的猛禽,驱散这群恶鸟,将天地间的枭鸟和鸾凤区分开来。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