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花石戍

午辞空灵岑,夕得花石戍。 岸疏开辟水,木杂今古树。 地蒸南风盛,春热西日暮。 四序本平分,气候何回互。 茫茫天造间,理乱岂恒数。 系舟盘藤轮,策杖古樵路。 罢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 柴扉虽芜没,农器尚牢固。 山东残逆气,吴楚守王度。 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

译文:

中午时分我辞别了空灵峰,傍晚就到达了花石戍这个地方。 江岸边的地势逐渐开阔,江水随之舒展开来;树木种类繁杂,既有如今新长的,也有年代久远的古树。 地面热气蒸腾,南风猛烈地吹着,春日的热气在西下的夕阳中更显炽热。 春夏秋冬四季本来应该是平分一年的,可这里的气候怎么如此反复无常。 在这茫茫的天地之间,社会的安定与混乱难道有固定不变的定数吗? 我把船系在盘绕如轮的藤萝上,拄着拐杖踏上古老的砍柴小路。 村里看不到那些疲惫不堪的百姓,野外菜圃里的泉水自顾自地流淌着。 柴门虽然已经被荒草埋没,但农具还很牢固。 山东地区仍然残留着叛军的嚣张气焰,吴楚之地的百姓还遵守着朝廷的法度。 谁能够叩开君王的宫门,让他下令减少对百姓征收的赋税呢?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