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

有求常百虑,斯文亦吾病。 以兹朋故多,穷老驱驰幷。 早行篙师怠,席挂风不正。 昔人戒垂堂,今则奚奔命。 涛飜黑蛟跃,日山黄雾映。 烦促瘴岂侵,颓倚睡未醒。 仆夫问盥栉,暮颜腼青镜。 随意簪葛巾,仰慙林花盛。 侧闻夜来寇,幸喜囊中净。 艰危作远客,干请伤直性。 薇蕨饿首阳,粟马资历聘。 贱子欲适从,疑误此二柄。

译文:

我这人总是有所追求,因此常常思虑万千,这爱舞文弄墨的毛病也始终伴随着我。 因为这个缘故,结交了不少朋友故旧,可到了这穷困衰老的年纪,还是要四处奔波。 一大早行船,撑船的船夫都显得倦怠,船帆挂起来,风却吹得不是地方。 古人曾告诫说不要靠近屋檐下,怕瓦片掉落伤人,可如今我为何还要这般拼命奔波呢? 江涛翻涌,黑色的蛟龙仿佛在跳跃,太阳从山间升起,映照着黄色的雾气。 旅途烦闷急促,也顾不上瘴气是否会侵袭身体,我慵懒地靠着,还没睡醒。 仆人来问我要不要洗漱梳头,我看着镜子里衰老的容颜,不禁感到羞愧。 我随意地把葛巾插在头上,抬头看到繁盛的林花,更是满心惭愧。 侧面听闻昨夜有贼寇侵扰,还好我囊中羞涩,没什么可被抢的,也算庆幸。 生活艰难危险,我却还远游在外,为了生计去求告他人,这实在是伤了我正直的本性。 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蕨充饥,最终饿死;而那些达官贵人用粮食喂马,还凭借资历接受朝廷的聘用。 我这卑微之人真不知该何去何从,真怕在这两条道路的选择上犯了错误啊。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