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 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 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 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 墖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 连花交响共命鸟,金牓双回三足乌。 方丈涉海费时节,悬圃寻河知有无。 暮年且喜经行近,春日兼蒙暄暖扶。 飘然斑白身奚适,傍此烟霞茅可诛。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潭府邑中甚淳古,太守庭内不喧呼。 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 依止老宿亦未晚,富贵功名焉足图。 久为野客寻幽惯,细学何颙免兴孤。 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宋公放逐曾题壁,物色分留与老夫。

译文:

在玉泉山的南边,岳麓山景色独特,道林寺所在的山林沟壑竞相盘绕曲折。 道林寺寺门敞开,能眺望到广阔的洞庭原野,佛殿的基座仿佛插入了赤沙湖之中。 五月时分,寺里的寒风让佛骨都透出寒意,一天中的各个时刻都仿佛有天上的仙乐朝着香炉飘来。 这里地有灵秀之气,处处长着如雪山仙草般的植物,寺中的高僧个个都像沧海里的明珠一样珍贵。 佛塔历经岁月,宫墙壮丽无比,香厨和松间小道都有着清凉的感觉。 寺中莲花绽放,还能听到共命鸟的交相和鸣,寺门的金色匾额上仿佛有三足乌在盘旋。 去海外的方丈仙山路途遥远、费时费力,到传说中的悬圃寻找黄河源头也不知是否真能找到。 我已到暮年,很高兴能常来这附近走走,春日里还能享受温暖阳光的照拂。 我头发斑白,飘飘然不知该去往何处,不如就在这烟霞缭绕之地砍些茅草盖间屋子居住。 这里就像桃源人家一样,生活方式简单自在,橘洲的田土依旧肥沃。 潭州府城中民风十分淳朴古老,太守衙门里也没有喧闹之声。 往昔遭遇衰乱之世,我都隐居起来,如今有幸身处这安乐之国,可以保养我这微贱的身躯。 现在追随老和尚修行也不算晚,富贵功名又哪里值得去追求呢。 我长久以来习惯了像山野之人一样探寻幽境,要仔细学习何颙,以免内心兴起孤独之感。 这一重又一重的山峦就像我的肺腑一样贴近,山中的鸟雀和花朵就如同我的兄弟一般亲切。 当年宋之问被贬放逐时曾在这里题壁留诗,他所欣赏的景物如今都留给了我。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