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都十二韵

苍生未苏息,胡马半乾坤。 议在云台上,谁扶黄屋尊。 建都分魏阙,下韶辟荆门。 恐失东人望,其如西极存。 时危当雪耻,计大岂轻论。 虽倚三阶正,终愁万国飜。 牵裾恨不死,漏网荷殊恩。 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 穷冬客江劒,随事有田园。 风断青蒲节,霜埋翠竹根。 衣冠空穰穰,关辅久昏昏。 愿枉长安日,光辉照北原。

译文:

老百姓还没有休养生息,安禄山、史思明叛军的势力几乎占据了大半个天下。 朝廷大臣们在云台商议国事,可究竟谁能真正辅佐皇帝,维护皇室的尊严呢? 朝廷打算在夔州建都,还下诏开辟荆门作为要地。 但这样做恐怕会让东部百姓失望,而且西边吐蕃等势力还存在威胁。 如今时局危急,应当洗雪国家的耻辱,如此重大的决策怎能轻易论断呢。 虽然依靠着朝廷三公的匡正,但始终担心天下会因此而动荡不安。 我曾像辛毗牵裾那样直言进谏,遗憾未能以死相谏,如今能在漏网之后还蒙受皇帝的特殊恩典。 我永远愧对在朝廷痛哭进谏的那些忠臣,也遥念像屈原那样含冤投湘水而死的灵魂。 深冬时节我客居在江剑一带,也随着当地的情况有了些田园生活。 狂风折断了青蒲的茎节,严霜掩埋了翠竹的根须。 京城中官员们看似人来人往很热闹,可关中地区却长久以来一片混乱昏暗。 希望能让长安的太阳,把光辉照耀到北方的原野,让国家早日恢复安定。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