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因过常少仙

野桥齐度马,秋望转悠哉。 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 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 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

译文:

我和同行之人骑着马,一同走过那野外的小桥。在这秋日里极目远望,景色真是令人心驰神往。 放眼望去,翠绿的竹子层层叠叠,将青城山环绕得严严实实,仿佛给青山披上了一件绿衣。奔腾的江水从灌口汹涌而来,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沿着山间的小路前行,一条砍柴人走的小径引领着我们进入了村庄。村里的栗子树硕果累累,我们品尝着香甜的栗子,看着那皱巴巴的栗子壳纷纷裂开。 不知不觉间,高高的天空中太阳已经渐渐落下,天色渐暗。可这幽美的景色让我这个钟情山水的人,实在舍不得就这样回去。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