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寒

雾隐平郊树,风含广岸波。 沈沈春色静,惨惨暮寒多。 戍鼓犹长击,林鸎遂不歌。 忽思高宴会,朱袖拂云和。

译文:

傍晚时分,寒意渐浓。那雾气弥漫开来,悄然隐匿了平坦郊野上的树木,只留下一片朦胧。风轻轻吹拂,带着宽广河岸上的水波荡漾起伏。 春日的景色,此刻静谧得深沉,仿佛一切都陷入了沉睡。天色渐晚,那惨惨的寒意不断袭来,让人愈发觉得清冷。 远处戍楼上传来的鼓声,依旧悠长地敲击着,打破了这份寂静。而树林里的黄莺,也被这寒意与鼓声惊扰,不再欢快地歌唱。 此时,我忽然想起了那些盛大而热闹的宴会。在宴会上,身着艳丽红裙的歌女们舞动着长袖,轻轻拂过云和瑟,那美妙的音乐在空气中流淌。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