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 二

丹旐飞飞日,初传发阆州。 风尘终不解,江汉忽同流。 劒动新身匣,书归故国楼。 尽哀知有处,为客恐长休。

译文:

在那招魂的红色旗幡随风飘扬的日子里,我刚刚听闻房相公的灵柩从阆州启运归葬。 这世间的战乱与纷扰始终没有停歇,就像那滚滚的江水一样连绵不断。房相公的灵柩就如同在这动荡的风尘之中,与江汉之水一同流淌着,奔赴归乡之路。 房相公的佩剑如今安放在新的剑匣里,而他生前的书籍也将随他一同回到故乡的楼阁。 我知道有合适的地方可以让我尽情地表达对房相公的哀思之情,可我身为漂泊在外的游子,恐怕长久地只能在这哀愁中度过余生了。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