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五首 二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译文:

韩公(张仁愿)当年本意是修筑三座受降城,打算就此杜绝北方的强敌(天骄一般指匈奴,这里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势力)拔去我汉朝军旗的威胁,以此来稳固边疆。 谁能料到后来竟完全依赖回纥的兵马,反而要回纥骑兵长途跋涉来救援朔方的唐军。 胡人的军队来袭时,人们竟没察觉潼关地势险要却没能守住。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龙起”象征帝王兴起 ),听闻那里的晋水都仿佛带着祥瑞的气息。 可如今只有皇帝一人为国家社稷忧心忡忡,各位将领又拿什么来报答这天下太平的期望呢?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