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五首 三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译文:

曾经繁华的洛阳城,那巍峨壮丽的宫殿如今已在战火的烽烟中化为灰烬,可别再提什么秦地的关隘有百二重险、固若金汤了,在战乱面前,这些天险也无法阻挡灾祸的蔓延。 如今这广袤的天下,就像那浩瀚沧海,还有很多地方尚未完全纳入大唐的版图,就如同上古大禹治水后划定的九州一样没能完整统一。蓟门一带,原本应是大唐尧帝般圣明统治下的疆土,可如今却不知边界究竟在哪里,已经被叛军割据侵占。 朝廷里那些身居高位、肩负重任的大臣们,虽然很多都参与着国家大事的决策,可他们却没能有效解决国家面临的难题。国家的军事储备物资,无法依靠自身充足供应,军队的后勤保障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让人稍微感到欣喜的是,临近边疆的王缙相国,他愿意脱下身上的战甲,让士兵们放下武器去从事春耕农事。这或许意味着边境能有片刻的安宁,百姓也能在田地里安心耕种,给这战乱的局面带来一丝和平的希望。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