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一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译文:

在八月十五这天的夜晚,那明亮的月亮就像一面巨大的明镜,高高地悬挂在天空,洒下一片银白的光辉。这景象让我归乡的心都像是被那传说中砍桂树的大刀给折断了,满是痛苦和无奈。 我就像那随风飘转的蓬草一样,在大地上漂泊到了遥远的地方。仰头望着天上的月亮,仿佛能看到月中那传说的桂树,觉得天空是如此的高远,而我却离家乡那么的远。 月光洒在水面上,那波光粼粼的样子,让人感觉仿佛水面上结了一层霜雪。栖息在树林里的鸟儿,在这明亮的月光下,连身上的羽毛都清晰可见。 在这个时候,我抬头凝视着月亮里那传说中的白兔,感觉它近在咫尺,我甚至都想要细数它身上的每一根毫毛,以此来排解我心中浓浓的思乡之情啊。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