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源寺

儒墨兼宗道,云泉隐旧庐。 盂城今寂寞,辋水自纡余。 内学销多累,西林易故居。 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疎。 陈迹留金地,遗文在石渠。 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

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清源寺的景象与历史,传达出一种清幽、寂静且带有历史沧桑感的氛围,以下是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内容: 有人既尊崇儒家和墨家的学说,又信奉道家的思想,他隐居在这云泉环绕的旧日庐舍之中。 曾经热闹的盂城如今一片寂寞,辋水依旧曲折蜿蜒地流淌着。 深入研习佛理可以消除诸多烦恼和牵累,在西林寺更换居所也是容易之事。 幽深的僧房里,春天的竹子已然老去,在细雨的夜晚,寺庙的钟声显得格外稀疏。 往日的事迹痕迹留在了这佛地,前人留下的文章还保存在石渠之中。 不知道如今登上法座听经的客人中,有谁能够得到像蔡邕那样的墨宝呢。
关于作者
唐代耿𣲗

耿𣲗,字洪源,河东人。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齐名,号大历十才子。𣲗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耿𣲗,字洪源,河东人。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齐名,号大历十才子。𣲗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