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洞庭

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 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 沙上渔人火,烟中贾客舟。 西园与南浦,万里共悠悠。

译文:

傍晚时分,浩渺的湖水与天际相连,那白花花的水色在视野尽头融入了苍茫的天色。汹涌的波浪裹挟着夕阳的余晖,滚滚向东奔流而去。 狂风在云梦泽的傍晚呼啸肆虐,仿佛要把世间一切都席卷其中。明月高悬,银辉洒遍了整个洞庭湖,给这秋天的湖面披上了一层清冷而又圣洁的光辉。 湖岸边的沙滩上,闪烁着星星点点渔人燃起的火光,那是他们在这茫茫湖岸的生活印记。而在弥漫的烟雾之中,隐隐约约能看到商贾们的船只,它们在风浪中时隐时现,仿佛漂泊在这浩渺世界里的游子。 此刻,我不禁想起了远方的西园和南浦,它们远在万里之外。可这悠悠的思绪,却能跨越如此遥远的距离,让我在这洞庭湖畔,与那远方的美景和牵挂,有了一种微妙而又深沉的共鸣。
关于作者
唐代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