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前驾部员外郎苗发

马融方直校,阅简复持铅。 素业高风继,青春壮思全。 论文多在夜,宿寺不虚年。 自署区中职,同荒郭外田。 山邻三径绝,野意八行传。 煮玉矜新法,留符识旧仙。 涵苔溪溜浅,摇浪竹桥悬。 复洞潜栖燕,疎杨半翳蝉。 咏歌虽有和,云锦独成妍。 应以冯唐老,相讥示此篇。

译文:

马融当时正在专心校书,一边翻阅书籍一边手持铅粉笔做记录。 你传承着高尚的学业和高雅的风范,青春年少之时,壮志与才思都十分饱满。 我们常常在夜晚一起谈论文章,借宿在寺庙中也不虚度年华。 你自己任职于地方官署,我也和你一样,耕种着城外荒芜的田地。 山间邻里之间交往稀少,三条小路都快断绝人迹了,你寄来的书信传递着那潇洒的山野意趣。 你对煮玉之法有了新的心得还颇为得意,留存着符箓像是在铭记旧日仙人。 溪水浅浅,带着青苔缓缓流淌,竹桥摇摇欲坠,悬在水面之上。 幽深的洞穴里,燕子在安静栖息;稀疏的杨树中,蝉声被枝叶半掩。 我们的诗歌虽有唱和,但你的诗文就如同绚丽的云霞,独自展现着美丽。 你大概是想用冯唐年老却未得重用的典故来讥讽我,所以写下了这篇诗文吧。
关于作者
唐代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