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

杳杳尘外想,悠悠区中缘。 如何战未胜,曾是教所牵。 远郊有灵峰,夙昔栖真仙。 鸾声去已久,马迹空依然。 丹崖转初旭,碧落凝秋烟。 松风共箫飒,萝月想婵娟。 内兄蕴遐心,嘉遯性所便。 不能栖枳棘,且复探云泉。 中有冥寂人,闲读逍遥篇。 联袂共支策,抠衣赏绝编。 徐行石上苔,静韵风中弦。 烟霞湿儒服,日月生寥天。 新诗来起予,璀璨六义全。 能尽含写意,转令山水鲜。 若闻笙鹤声,宛在耳目前。 登攀阻心赏,愁绝空怀贤。 出处岂异途,心冥即真筌。 𫏐从西府檄,终卧东菑田。 不嫌予步蹇,但恐君行膻。 如能固旷怀,谷口期穷年。

译文:

### 整体翻译 我心中一直有着超脱尘世的悠远念想,可又被这世间的种种缘分所缠绕,难以挣脱。为何内心想要战胜这世俗的羁绊却总是未能成功,原来是受到了礼教的牵扯。 在那遥远的郊外有一座灵秀的山峰,往昔曾是仙人栖息的地方。鸾鸟的鸣叫声已经消逝很久了,只留下那马迹还依旧存在。清晨,红色的山崖被初升的旭日映照,湛蓝的天空凝聚着秋日的云烟。松间的风声萧萧飒飒,藤萝间的明月想必也是那般美好。 我的内兄你心怀高远的志向,喜欢隐居,这种闲适的生活正合你的性情。你不愿在世俗的官场中委屈自己,所以选择去探寻那云雾与清泉。在那山中住着一位超凡寂静的人,正悠闲地读着《逍遥游》。我们曾携手拄着拐杖,提起衣襟一同欣赏这绝妙的篇章。我们慢慢地行走在石头上的青苔上,安静的韵律就像风中弹奏的琴弦。烟霞打湿了我们的儒服,日月在辽阔的天空中流转。 你寄来的新诗启发了我,它光彩夺目,具备了“六义”的全部特点。诗中能尽情地表达你的心意,反而让山水之美更加鲜明。读着你的诗,我仿佛听到了笙鹤的声音,它们仿佛就在我的耳边眼前。 可惜我被阻碍无法去登山欣赏美景,只能满怀忧愁地怀念你这位贤人。出世与入世难道就一定是不同的道路吗?只要内心宁静就能领悟到真正的道理。我暂时接受了西府的征召,但最终还是想回到东边的田地里隐居。 我不嫌自己脚步迟缓,只担心你会被世俗的名利所诱惑。如果你能坚守豁达的胸怀,我们就相约在山谷口共度余生。 ### 逐句解读 1. “杳杳尘外想,悠悠区中缘”:“杳杳”形容悠远,“尘外想”指超脱尘世的想法;“悠悠”表示长久、连绵不断,“区中缘”指世间的缘分。这两句说自己有超脱尘世的想法,但又被世间的缘分所牵绊。 2. “如何战未胜,曾是教所牵”:“战未胜”指内心想要摆脱世俗却未能成功,“教所牵”意思是被礼教所牵扯。 3. “远郊有灵峰,夙昔栖真仙”:远郊有一座灵秀的山峰,过去曾有仙人居住。 4. “鸾声去已久,马迹空依然”:鸾鸟的声音已经消失很久了,只剩下马的痕迹还在。这里“马迹”可能与马迹山的名字有关,象征着曾经的仙人遗迹。 5. “丹崖转初旭,碧落凝秋烟”:红色的山崖迎来初升的太阳,湛蓝的天空凝聚着秋日的烟雾,描绘出一幅清晨山间的美景。 6. “松风共箫飒,萝月想婵娟”:松间的风声萧萧作响,藤萝间的明月想必十分美好。“婵娟”常用来形容月亮。 7. “内兄蕴遐心,嘉遯性所便”:“内兄”指作者的李二十二兄,“遐心”是高远的志向,“嘉遯”指隐居,意思是内兄心怀高远,喜欢隐居的生活,这正符合他的性情。 8. “不能栖枳棘,且复探云泉”:“枳棘”比喻恶劣的环境,这里说内兄不愿在世俗的官场中委屈自己,所以去探寻云雾和清泉,也就是去隐居。 9. “中有冥寂人,闲读逍遥篇”:山中住着一位超凡寂静的人,悠闲地读着《庄子·逍遥游》,体现出一种闲适自在、超脱尘世的状态。 10. “联袂共支策,抠衣赏绝编”:“联袂”是携手,“支策”指拄着拐杖,“抠衣”是提起衣襟,“绝编”指绝妙的篇章。这两句回忆和内兄一起携手拄杖、提起衣襟欣赏好文章的情景。 11. “徐行石上苔,静韵风中弦”:慢慢地在石头上的青苔上行走,安静的韵律就像风中弹奏的琴弦,描绘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 12. “烟霞湿儒服,日月生寥天”:烟霞打湿了我们的儒服,日月在辽阔的天空中升起落下,进一步强调在山中的生活感受。 13. “新诗来起予,璀璨六义全”:你寄来的新诗启发了我,它光彩夺目,具备了《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的全部特点,称赞对方的诗写得好。 14. “能尽含写意,转令山水鲜”:诗中能尽情地表达心意,反而让山水之美更加鲜明,说明对方的诗把山水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15. “若闻笙鹤声,宛在耳目前”:读着你的诗,仿佛听到了笙鹤的声音,它们好像就在眼前,突出了诗的感染力。 16. “登攀阻心赏,愁绝空怀贤”:可惜我被阻碍无法去登山欣赏美景,只能满怀忧愁地怀念你这位贤人。 17. “出处岂异途,心冥即真筌”:“出处”指出世和入世,“心冥”指内心宁静,“真筌”指真正的道理。这两句说出世和入世不一定是不同的道路,只要内心宁静就能领悟到真正的道理。 18. “暂从西府檄,终卧东菑田”:我暂时接受了西府的征召,但最终还是想回到东边的田地里隐居,表明自己的志向。 19. “不嫌予步蹇,但恐君行膻”:“步蹇”指脚步迟缓,“行膻”比喻追求名利。我不嫌自己脚步慢,只担心你会被世俗的名利所诱惑。 20. “如能固旷怀,谷口期穷年”:如果你能坚守豁达的胸怀,我们就相约在山谷口共度余生。
关于作者
唐代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