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英草圣称绝伦,后来学者无其人。 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纸纷纷运纤腕。 初闻之子十岁余,当时时辈皆不如。 犹轻昔日墨池学,未许前贤团扇书。 艳彩芳姿相点缀,水映荷花风转蕙。 三春并向指下生,万象争分笔端势。 有时当暑如清秋,满堂风雨寒飕飕。 乍疑崩崖瀑水落,又见古木饥鼯愁。 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 忆昔谢安问献之,时人虽见那得知。
马秀才草书歌
译文:
张芝的草书堪称举世绝伦,自他之后学习草书的人里再没有能与之比肩的。
有位眉清目秀的少年还不到二十岁,运起纤细的手腕在纸上笔走龙蛇,墨迹纷纷落下。
最初听说这少年才十岁有余,当时同年龄段的人都比不上他。他还瞧不上昔日王羲之在墨池苦练书法的功夫,也不认可前代贤才在团扇上题字的技艺。
他笔下的草书,色彩艳丽、姿态优美,相互映衬,好似水中荷花摇曳,微风轻拂蕙草。阳春三月的景致仿佛都在他的指下诞生,世间万象的态势都在笔端展现。
有时在炎热的暑天,看他写字却让人感觉如处清秋,满屋子好似风雨交加,寒意飕飕。
乍一看,好像陡峭山崖上瀑布飞落;再一看,又好似古老树木上饥饿的鼯鼠哀愁。
他的草书纵横变化,新意迭出,让人觉得每一个字都价值千金。
回忆往昔谢安询问王献之书法之事,当时的人虽然看到了王献之的书法,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奥妙呢,就如同现在这少年的书法,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其精妙之处呀。
纳兰青云